[书籍]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理论研究...工程应用
作者:dinochen1983 日期:2019-07-18
十几年的成果于一书。这本书作为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设计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非常推荐各位
网友收藏与慢慢细读,在里面看看你能不能找到我的名字。
小编:王雨 同学
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理论研究、试验研究、设计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
《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理论研究、试验研究、设计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
已于今年5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号:ISBN 978-7-112-23158-4 /(33240)。

本书是华南理工大学高层建筑结构研究所在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不仅丰富和完善了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体系,同时也是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的编制背景材料。
本书从理论研究、试验研究、设计方法研究和工程应用四个角度,全面深刻地阐释了什么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该理论体系的研究,不仅为基于性能的研究领域带来重大突破,也为广大设计工作者提供了一套真正可行的方法。
华工高层所团队对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研究已经持续了近30年,前15年在黑暗中摸索,走了很多弯路,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近15年逐渐形成了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理论体系。本书主编,同时也是我的恩师,广东省著名的超限抗震专家韩小雷教授及其夫人季静教授,基于自身丰富的工程经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理论真正地落实于工程设计中去,让更多的设计工作者受益。作为华工高层所的一员,我很荣幸地参与了大部分工作,并见证了整个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和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其研究成果的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专家评价,该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高层所的一份子,同时更是作为结构工程领域工作者的一份子,我有责任将该理论体系介绍给更多的人,希望本书能够对大家学习和研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有所裨益,同时也希望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更多地应用到工程领域中去。
本书共十一章,分为4个部分,包括理论研究、试验研究、设计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
1.理论研究
第1章在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第2章从有限元法的角度,提出钢筋混凝土梁、柱、一字形剪力墙、T形剪力墙、L形剪力墙、工字形剪力墙的破坏形态划分准则和变形指标限值。
第3章通过所收集到的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构件抗震试验结果,统计、回归出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的破坏形态划分准则和变形指标限值。
2.试验研究
第4章在第2、3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构件破坏形态和变形指标限值的参数,设计了9个梁试件、12个柱试件、20个一字形剪力墙试件、12个T形剪力墙试件、12个L形剪力墙试件和20个工字形剪力墙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得到了各试件的破坏形态和变形指标限值,直观地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构件变形大小——构件承载能力——构件损坏程度的对应关系。
第5章通过第4章的试验结果,验证第2、3章的研究成果,并对第2、3章研究成果进行了修正,提出工程应用可接受的构件破坏形态划分准则和变形指标限值。
3. 设计方法研究
第6章提出改进的钢筋及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修正的构件宏观纤维模型,论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弹塑性分析基本原理;采用纤维模型对构件试验结果进行计算模拟;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框-剪力墙结构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修正纤维模型材料本构及其参数取值的合理性。
第7章通过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强震观测台网收集了23万余条地震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与中国规范接轨的不同场地条件的6~10s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完善了中国规范的地震反应谱。考虑中国规范对罕遇地震作用下特征周期增加0.05s的要求,对阻尼比为0.05特征周期为0.25s、0.3s、0.35s、0.4s、0.45s、0.5s、0.6s、0.7s、0.8s和0.95s的各类场地,选出与规范反应谱在统计意义上相符的强震记录,组成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波库。
第8章根据中国现行规范设计了一批典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27个框架结构、27个剪力墙结构、27个框-剪力墙结构、31个框支剪力墙结构以及18个框-筒结构,采用第一章的设计方法对上述结构模型进行了性能化复核,展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第9章通过对比日本、美国、欧洲、澳洲、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现行规范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变形控制准则,提出适用于我国规范体系的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刚度控制准则;通过对比美国与中国规范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控制准则,提出适用于我国规范体系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刚度控制准则。
4.工程应用
第10章通过八个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包括国内的6度、7度(7.5度)、8度(8.5度)设防区和国外的工程,展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和特色。
第11章对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构件破坏形态进行预测。
全书目录如下:


广东省新规程即将上线,学习和了解最前沿的设计理论,你将快人一步掌握核心
技术,拥有前瞻思想,并能够始终立于结构设计领域最先列。
京东购买方法:https://item.jd.com/12597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