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作者:dinochen1983 日期:2013-08-18
[记事]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2013年6月1日

这可能是我至从去香港工作以后,第一次参加的国内大型的结构交流会,非常荣幸地被邀请做一个关于基于性能抗震的报告。在这个会议学习到很多东西,见到了一些老朋友啦。关于基于性能的抗震的报告,我选取请的内容是我博士论文估的内容,还没有在正式的会议上发表过的内容,但是却是我用的时间最多的一个课题。借助这个平台发表一下。其实换句话说,这就是两年前的成果了,过时的成果了。不过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觉得应该需要更多人投入进去。现行结构规范没有明确给了构件的变形性能,有必要进行深化去指导设计。
我的PPT内容可以下载,以下是地址。

点击下载此文件:陈学伟_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博士论文做的东西有: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总结,适用正在学编程的同学看。构件变形性能的推导,适用于发展工程理论的同学看,PERFORM-3D的二次开发,适用于将理论转化为工程的同学看。我的博士论文还有后续工作,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在开展,包括最近的成果,OPENSEES的界面开发,ETO程序及相应的实例教程,我也在会上介绍了,希望这个结构弹塑性分析变成一个全民战争,而不是某几个事务所与专家的专利。
最近一直在与别人聊天时说的一个话题,也是在弹塑性(地震波)沙龙时提出来的,结构弹塑性分析现在花的时间,计算成本很高,一条地震波可能要算七天,建个模型要一个星期等等,似乎不能普及于大量工程师当中。其实不然,回想80年代之前,有几个结构工程师是用TBSA或SAP84进行结构设计的,大部分都是手算加表格进行大量的剪力墙结构高层的设计,那时侯有人提出电脑计算配筋,反应谱算地震,弹性时程分析,对当时的工程师简直是天方夜谈。现在的状况是一样的,我们可能相象不到,几年以后的计算机能力,也许三分钟就完成整个弹塑性分析了,那时基于承载力,基于变形,基于损伤,基于经济概念的结构设计方法就从理论变成软件,变成实在的设计过程了。我们在现在这个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收改变。

关于地震波参数及弹塑性分析的沙龙。

这可能是我至从去香港工作以后,第一次参加的国内大型的结构交流会,非常荣幸地被邀请做一个关于基于性能抗震的报告。在这个会议学习到很多东西,见到了一些老朋友啦。关于基于性能的抗震的报告,我选取请的内容是我博士论文估的内容,还没有在正式的会议上发表过的内容,但是却是我用的时间最多的一个课题。借助这个平台发表一下。其实换句话说,这就是两年前的成果了,过时的成果了。不过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觉得应该需要更多人投入进去。现行结构规范没有明确给了构件的变形性能,有必要进行深化去指导设计。
我的PPT内容可以下载,以下是地址。


博士论文做的东西有: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总结,适用正在学编程的同学看。构件变形性能的推导,适用于发展工程理论的同学看,PERFORM-3D的二次开发,适用于将理论转化为工程的同学看。我的博士论文还有后续工作,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在开展,包括最近的成果,OPENSEES的界面开发,ETO程序及相应的实例教程,我也在会上介绍了,希望这个结构弹塑性分析变成一个全民战争,而不是某几个事务所与专家的专利。
最近一直在与别人聊天时说的一个话题,也是在弹塑性(地震波)沙龙时提出来的,结构弹塑性分析现在花的时间,计算成本很高,一条地震波可能要算七天,建个模型要一个星期等等,似乎不能普及于大量工程师当中。其实不然,回想80年代之前,有几个结构工程师是用TBSA或SAP84进行结构设计的,大部分都是手算加表格进行大量的剪力墙结构高层的设计,那时侯有人提出电脑计算配筋,反应谱算地震,弹性时程分析,对当时的工程师简直是天方夜谈。现在的状况是一样的,我们可能相象不到,几年以后的计算机能力,也许三分钟就完成整个弹塑性分析了,那时基于承载力,基于变形,基于损伤,基于经济概念的结构设计方法就从理论变成软件,变成实在的设计过程了。我们在现在这个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收改变。

关于地震波参数及弹塑性分析的沙龙。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4779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